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之窗 > 主题教育
市科技局凝心聚力“三个年”,真抓实干建新功
发布日期:2024-04-08    信息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浏览次数:     

舟山市科技局以“1334”工作思路贯彻落实“三个活动要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落地见效,全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围绕“一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落实“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重要要求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的重要论述,制定行动方案,建立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长效机制,更大力度推动科技领域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坚持“三力贯通”。一是提升创新策源力高质量建设东海实验室、长三角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稳步推进甬东—勾山海洋科创大平台建设,赋能舟山“985”行动。二是提升技术攻关力。迭代升级舟山市“156”科技创新体系,聚焦九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 2.26%。三是提升主体竞争力。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实施科技企业队伍壮大行动。力争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200 家;新落户“舟创未来”海纳计划项目 40 个,新引育高层次人才 120 人。

狠抓“三个突破”。一是科技创新改革力争新突破。革新攻关体制,优化项目申报指南编制、立项评审、绩效评价等科研项目管理流程,使科研项目的实施更加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切实为产业链打通技术堵点卡点。推动成果转化,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范围,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市场流动,推动技术供需进一步匹配、技术交易活跃度进一步提升、技术成果进一步走向产业化。二是创新体系建设力争新突破。建强创新策源体系,提能升级“一室多院”,高质量建设东海实验室,重点谋划建设船舶与海工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速平台矩阵对高端智力资源的汇集。建强公共服务体系,拓展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中试平台,集成设施设备、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等资源,提升技术公共服务效率。建强孵化转化体系,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加大创新创业服务供给,强化创新链末端的转化能力。三是创新企业培育力争新突破。支持以领军企业为核心,牵头实施产业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主导建设重点实验室,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加快开展产业升级新探索。升级科技企业“双倍增”专项行动,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提升到65%以上。以科技创新产业化实践为目标,探索“学科+产业+科研”的创新模式,培养“产学研用”融合型人才,推动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自主评聘推荐。

实施“四个行动”。一是开展综合素质“提能”行动。完善干部联学机制,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班中安排“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专题研讨班,提高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领导干部的能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持续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常效。二是开展统筹能力“提升”行动。强化工作合力、要素合力,发挥舟山市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作用,从基础研究、人才引育、孵化转化等方面促进资源统筹、整体协调。三是开展制度建设“提效”行动。完善分工协作、市县(区)联动、督导考核等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闭环”管理。四是开展机关形象“提神”行动。常态化宣传 “三个年”活动,及时挖掘成效、经验和案例,引导科技系统干部争先进位、比学赶超。持续开展马上就办作风建设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塑造“清廉科技”和“红色科创先锋”党建品牌,全面提振干部“精气神”。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