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9:0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姜进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李永仁,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吉明,介绍《关于促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近年来,国家和省对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发展现代渔业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新安排。为落实中央、省有关部署,推动我市渔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我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渔业产业发展实际,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主要内容共分为6大部分23条。 加力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支持修编市县两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保障养殖生产空间。加强增殖放流,推进渔业水域生态修复。持续开展养殖容量评估,科学确定水域养殖规模和密度。加快推进水产种业全面振兴、近海立体生态养殖、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促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加力推进设施渔业扩容提质。支持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网箱等深远海装备渔业建设,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支持标准化、工厂化、生态化陆基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建立陆基精准清洁生产新模式。支持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建设。 加力推进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智慧海上粮仓”,鼓励渔业企业与高校院所、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企业对接,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渔业领域应用,以数字赋能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新建、改建、扩建水产品中转集散等流通基地,提升我市水产品流通能力。支持渔业品牌建设,全面提高威海海鲜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品牌价值。规范发展休闲渔业,支持建设休闲海钓基地、建造休闲渔业海钓渔船、发展观赏鱼产业、举办休闲垂钓赛事活动等,规范发展休闲渔业。加力推进打造特色渔业板块。支持牡蛎养殖安置区建设,创新、集成、示范、推广牡蛎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模式,提升牡蛎产业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支持渔港经济区建设,建成一批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人文渔港。 加力推进渔业捕捞规范发展。加强渔港管理,规范港章编制。加强渔船综合管控,建设新一代海洋与渔业综合管控和执法保障平台。落实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双控”制度。支持近海捕捞渔民减船转产、捕捞渔船及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推动近海捕捞产能优化。支持为近海渔船配备通导安全设备,提升渔船安全防护能力。促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增强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 加力推进要素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完善渔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大力推进渔业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加强渔业病害防控,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支持地方特色渔业保险发展,鼓励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等特色保险试点。支持打造和推广“鲍鱼贷”等涉农“银担”金融产品,加大对牡蛎等我市优势特色产业信贷投放力度。实施精准贴息政策,加大对水产苗种繁育农业信贷担保贷款力度。强化渔业重大项目用海及陆地渔业用地保障,水产养殖享受农业生产用水优惠政策,渔业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 ★《措施》的出台将具体在哪些方面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海洋渔业是我市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并推进全市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市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市海洋渔业面临着生产空间调整压缩、基础设施投入短缺、产业发展融合不足、深远海发展滞后等短板弱项,迫切需要在渔业发展的政策设计、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路径模式等方面作出调整和优化。《措施》适应我市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围绕海洋渔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来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有利于保障生产空间。通过开展养殖容量评估,在科学评价水域岸滩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修编市县两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面积。对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网箱等深远海装备渔业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开展海域立体分层审批确权,推动海域空间管理从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型,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从优化近海养殖、拓展深远海养殖、发展立体养殖三方面来保障渔业生产空间。 有利于转变生产方式。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市海洋渔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永恒的主题,《措施》共6个部分,23条具体的政策,围绕加快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政策,大力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多营养层级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同时,实施智慧赋能行动,支持企业应用环境监控、精准投喂、自动起捕、智能巡检、水下机器人等先进设施设备,建设智慧渔场,推动渔业智慧化转型。 有利于提升保障水平。积极回应落实群众最关心的养殖成本问题,在对特定养殖项目给予补助的基础上,支持地方特色渔业保险发展,鼓励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等特色保险试点,打造和推广“鲍鱼贷”等涉农“银担”金融产品,加大对水产苗种繁育农业信贷担保贷款力度,强化渔业重大项目用海及陆地渔业用地保障,水产养殖享受农业生产用水优惠政策,渔业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等方面入手,切实降低企业经营负担,提升企业发展积极性。 ★在推动我市牡蛎产业发展方面,《措施》中提到哪些具体内容? 2023年,我市牡蛎养殖面积5.5万公顷,产量68万吨,分别占全市海洋养殖面积和产量的47%、32%,可以说牡蛎产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我市海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推动牡蛎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在巩固良种培育、生态养殖等养殖前端基础上,进一步对加工流通、融合示范、品牌推广等后端产业给予支持。 构建牡蛎高效加工流通体系。支持企业购置先进初加工及冷藏保鲜设施设备,提升牡蛎净化、贝肉剥取、单壳剥离等初级加工水平,生产符合生食标准的优质牡蛎,提高牡蛎生食市场占有率。通过建设标准化牡蛎冷藏仓库、现代化包装流水线、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水产品冷链仓储体系,推进生鲜牡蛎产地直供,进一步提升鲜活、冷冻牡蛎产品流通能力,推动牡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支持牡蛎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结合牡蛎养殖生产实际和群众生产需求,支持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统一规划清洗平台区、养殖物资区、加工区、物流区、商贸区等功能分区,实行牡蛎暂养、冲洗、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降低群众生产经营成本,规范牡蛎养殖加工销售行为,通过规范化管理带动牡蛎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加大牡蛎品牌推广力度。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的渔业品牌建设经费,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品牌宣传推介,提升产品知名度。支持举办乳山牡蛎文化节等高层次活动,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知名农博会、食材会和展销会,不断提升我市牡蛎品牌影响力。 强化金融政策支持。支持打造和推广“鲍鱼贷”“牡蛎贷”“海参贷”等涉农银担金融产品,加大对牡蛎、鲍鱼等我市优势特色产业信贷投放力度,强化产业发展优势。大力推动特色海水养殖类险种的开发和承保,对保险公司新开发的特色海水养殖类险种业务给予一定的奖励。实施精准贴息政策,对水产苗种繁育的农业信贷担保贷款给予最高2%财政贴息补助。 ★此次《措施》的出台,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海洋种业的发展?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种业发展,把其作为现代渔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尤其是近几年,威海市委市政府、市海洋发展局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措施》《威海市海洋种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等一系列推动海洋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了海洋种业“倍增计划”,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市拥有水产育苗企业120余家,其中国家水产原良种场7家,数量居全国第一,省级原良种场24家,数量居全省第二,累计培育出“寻山1号”皱纹盘鲍、“海农1号”海带、“圣航1号”牙鲆等15个水产新品种,我市成为了众多海洋经济动物繁育及养殖技术发源地,2023年被授予“中国海洋种业之都”称号。 此次《措施》的出台,将着重从三方面支持海洋种业发展。 支持种业基础设施提升。支持企业高标准、高档次、高质量新建、扩建水产保种、选种、育种等基础设施,购置工厂化循环水、智能控制、水质在线检测、渔病远程诊断等先进仪器设施设备,实施智慧赋能行动,鼓励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数字化育种,每个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补助。 支持种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应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育种手段和前沿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海水养殖新品种以及深远海适养品种。对我市企业牵头或参与育成的国审水产新品种,最高给予80万元奖励,对我市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的水产原良种场,分别最高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支持种质资源保护。 支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完善保护区界址标志物,配备监控和管护设施,提升保护区管护能力,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相关技术研究,促进水产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每个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