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水产科技
珠江所在气候变化对水产养殖适宜区域影响的预测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布日期:2025-04-11    信息来源:珠江水产研究所    浏览次数: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其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日益显著。作为全球食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生产的可持续性在面对气候变化时显得尤为重要。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其养殖产业对保障水产品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可能影响其适宜养殖区域的分布。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淡水虾遗传育种创新小组在气候变化对罗氏沼虾养殖潜力影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首次基于物种分布模型(SDMs),整合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广义线性模型、广义加性模型、提升回归树、最大熵模型和随机森林),结合高分辨率气候和地形数据,系统评估了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罗氏沼虾在中国的适宜养殖区域,发现当前我国罗氏沼虾适宜养殖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省份(如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占全国适宜栖息地的81.89%,但到2050年和2070年,在RCP4.5和RCP8.5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适宜养殖区预计将显著减少(其中RCP8.5情景下2070年适宜区可能缩减29.11%),而云南、贵州、新疆等部分高海拔地区则可能成为未来新的适宜养殖区。研究不仅揭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罗氏沼虾养殖业的潜在影响,也为淡水水产养殖产业布局优化和适应性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结果以“Predicting aquaculture potential of an essential shrimp via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in China under climate change”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quaculture Reports》。研究获得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振兴项目(2022-SPY-00-008)、广东省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联合基金(2023A1515010297)以及中国-东盟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CAMC-2018F)等项目联合资助。魏捷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于凌云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